英雄标准的恒定性
40年前的1978年,我和李迪都脱了军装,同时从云南14军复员回到北京,我在《文艺报》工作,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改革开放40年是当前一个大的热点,想起40年我们的人生命运和共和国的命运,以及选择不同的文学创作题材给个人带来的不同的命运的改变,感慨良多。比如说李迪,他从当编辑、写小说、赴日本留学,到2009年开始,他改变定居云南的主意,回到北京,以后参加了中国作家看警营的活动,从此,他就进入了对公安题材高度关注的写作状态,这也是他这个写过侦破题材小说的作家与众不同的一点。像李迪这样以十年时光把自己的主要创作精力投入到公安题材领域的作家,在我的记忆中,可能是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中的第一人。走进警营的作家不少,只有李迪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公安不放松,拿出一部又一部合格的作品,走出一步又一步坚实的脚印,也走出了属于李迪特点的创作之路。
深圳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中央的支持下,深圳大胆改革、尝试,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现在的世界大都市,成为改革开放的样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典型。岁月倥偬,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时候,李迪用一本《英雄时代》回应了这个时代。深圳市民平均年龄27岁,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又是特殊背景下的一座移民城市,面临香港。李迪用当年三下丹东看守所的那股深扎的狠劲儿,一年时间三下深圳,采访警察、警嫂等各式各样的人物。不管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进攻,他一篇一个人物,一篇一个形象。他用朴素的文笔、真诚的感情、大量动人的细节和李迪式的幽默表现了公安战线,尤其是深圳公安战线这一特殊领域,勾勒出一副英雄群像——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又是非凡的、真实的英雄。
正因为深圳是改革开放第一线这样的特殊性,人民的安全感激发了公安战士的责任心,在写作中表现这点特别重要。担当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李迪在他的报告文学和很多人物对话里特别盯住这几点,表现这几点。作品中的一个个人物都表现了李迪对题材的情感投入程度和写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他捕捉细节的过人之处,还有一个成熟作家的语言功力,切实把有灵魂、有血性、有品位的警察形象一下子领到我们面前。一些公安战线上的陌生人在李迪笔下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亲切的陌生人,警服包裹着博大胸襟的陌生人,他用李迪式的幽默一下子与他们拉近距离,一个个画得真、画得像,画得出外貌也画得出气质。李迪给他的一个个采访对象勾勒出轮廓鲜明和绝不雷同的形象,书中许多主人公有各不相同的岗位,有刑警、民警、缉毒警……看完让人忍不住发问:一个安全的国家环境是怎么炼成的?各个国家有各不相同的情况,尽管国情各异,公安队伍状况也不一样,可我在李迪的书里读出了答案,国家的平安是无数公安战士用信念与热血换来的,用爱与忠诚打造的,是牺牲与拼搏获取的。
看李迪这本书让我很感动,一个70岁的老作家依然这么有激情,这么投入,这么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题材。从书写中看得出他对公安战线有一种敬畏,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是以一个和平安定环境受益者的身份和公安人员做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全知视角的作家,是一个倾听者、互动者乃至学习者、真诚的欣赏者。由于李迪这种接地气的身段、谦虚的心态,加上他的艺术表现能力,才有了一本又一本公安题材作品。李迪的报告文学作品是小说家写的报告文学,他捕捉细节能力超强,有时候寥寥几句,形神毕现。李迪的笔下常常有种特殊的李式幽默风格,公安战线属于特殊题材,杀人犯、毒贩、小偷、骗子和他们的对立面警察,表现不当容易跑偏,李迪在读者面前不是展现阴森恐怖、沉沦和绝望。他的文学创作中一直有浓浓的亮色和暖色,虽然写了这么多的公安题材,他一直在阳光和阴影下行走与穿行,但是阳光是他的主题。英雄时代是英雄形象支撑的,是公安战线英模们用血肉之躯扛起来的,《英雄时代》是一本很难得的表现公安题材的好书,是保持李迪一贯水准和一贯风格的力作。#p#分页标题#e#
不过,我看到最后稍微有点走神,结尾那个警务室的故事与此前的风格不一样了,语言也呆板少灵动,像一出好歌剧而余音未能绕梁,留下一星缺憾。但是我依然祝贺,为《英雄时代》,为改革开放40年,为了不起的深圳警察。最后用一首小诗表达我的感想:
逝水如波说英雄,一代岂与一代同?惟有兹款终难变,慷慨报国意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