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驾驶标准体系初步完成构建
近日,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对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主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关村中交国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智能网联驾驶基础标准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构建了智能网联驾驶标准体系,并围绕基础设施、地理信息、信息服务、信息安全及驾驶安全等五个重点领域,进行了标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项目形成了调研报告4项、研究报告12项、标准10项,成果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
在标准体系方面,提出了覆盖智能汽车、基础设施、车联网、协同服务等板块在内的标准体系框架,形成了包括160余项标准在内的标准列表(其中已发布标准近80项),并研究提出标准体系分阶段建设路线,形成了1项团体标准《智能网联驾驶标准体系架构》。
在基础设施方面,提炼智能网联驾驶对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搭建智能网联驾驶的新型基础设施典型测试场景,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测试,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适用性测试,总结提出了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总体技术要求,完成了1项团体标准《面向智能网联驾驶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总体技术要求》。
在地理信息方面,调研了支撑智能驾驶的高精度地图的技术路线和标准现状,系统分析了面向智能驾驶的高精度地理信息的技术需求;研究面向智能驾驶的高精度地理信息建模方法,并以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国内首创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规范并形成1项团体标准《智能汽车电子地图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第1部分:高速公路》。
在信息服务方面,提出了基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智能网联驾驶信息服务标准体系和我国应急救援信息服务标准体系架构,课题成果纳入工信部会同国标委正式发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形成了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基于公众电信网的车载紧急报警系统需求与总体架构》和《基于公众电信网的车载紧急报警系统车辆应急救援平台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在信息安全方面,编制了包括基础标准、通用规范、智能汽车、通信网络、云端平台与基础设施五个部分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标准体系。针对目前汽车信息安全防护的关键节点车载端,形成了2项团体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端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和《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端信息安全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实现了车载端的推荐性技术保护方案、管理参考流程以及测试评价方法。
在驾驶安全方面,梳理了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安全技术体系架构,编制了规范及标准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安全技术规范及标准的评估模型,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4项二级指标,并基于标准发展优先级的评价,制定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安全技术标准发展规划。同时,形成1项国家标准GB/T 33577-2017《智能运输系统汽车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2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营运车辆前向碰撞减轻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和《营运车辆低速驾驶辅助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
下一步,北京市科委将继续支持智能网联驾驶标准体系的完善,推动相关标准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