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冠军: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 助推畜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治区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牧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畜牧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要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农牧民增产增收,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的“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而通过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举措。
高度重视畜牧业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产业化,更谈不上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化对畜牧业现代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助推器。标准化可以把分散的畜牧业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技术保证。广大养殖场(户)根据市场的需要,以标准为依据规范畜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规格的统一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又能保证生产者的利益,有效地克服畜牧业生产的盲目性。
撑起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保护伞。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畜牧业标准是进行畜产品质量评定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是进行安全食品生产活动的技术规范,也是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法律依据。在畜牧业生产中建立和完善畜产品标准体系,实施畜产品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监控管理,对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为发挥标准化促进互联互通作用,国家制定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工作起步晚,畜牧业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我国在国际畜产品标准的制定和畜产品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畜产品的价格优势没有体现,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建设步伐,尽快与国际接轨,这是提高畜牧业国际竞争力、打开国内外市场的金钥匙。
明晰畜牧业标准化重点工作
坚持以全过程风险防控管理为核心,聚焦标准化规模养殖、现代畜禽牧草种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市场资源利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求实现牲畜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
紧紧围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伴随着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规模化牧场的政策,企业以及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规模化养殖比例将加速提升。目前,全区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9%、52.9%、39.6%、55.9%。规模化饲养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集约化的前提。只有将先进的饲养技术集成,标准化实施,才能实现增产提质、节本增效。重点推广标准化养殖综合配套、优质饲草种植与加工、青贮饲料生产、糟渣类饲料贮藏利用、全混合日粮饲喂、精细化分群饲养、规模化集中育肥、废弃物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模式。
紧紧围绕现代畜禽牧草种业建设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在普通羊肉市场价格低迷的背景下,有追溯体系的草原羊肉价格却居高不下,这启示我们建设现代畜牧业离不开现代种业。只有保护好优势畜种、打造草原牛羊肉高端品牌,发展现代畜牧业才不是一句空话。加快建立现代牲畜牧草种业标准体系,推动对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呼伦贝尔羊、科尔沁牛等优势畜种原产地地理标识认证和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建设标准化的优势畜种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制定和完善畜禽资源品种标准、良种登记、性能测定、种子标签、质量监测等标准。
紧紧围绕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安全用药、科学用料、健康养殖标准技术规范。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标准,加强执法监管与标准化生产联动,以“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为重点,加强投入品监管、产品检疫检测等机制建设。积极支持优势产区建立质量追溯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全程可溯源,保持草原牛羊肉的美誉。#p#分页标题#e#
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相对于农区规模化养殖存在的畜禽粪污等生态环境问题,草原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脆弱的草原生态保护问题。赛诺草原羊业公司探索的“以提高单位羊只效益、缩小养殖规模、实现草畜平衡”生态畜牧业养殖模式值得借鉴。要抓紧制定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标准体系,修订完善草畜平衡等重大标准,为全面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大力发展草牧业提供支撑。抓紧制定牲畜粪便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标准,推动制定养殖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促进畜牧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加强国际市场资源利用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为充分发挥标准化联通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国家制定了《标准联通“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5—2017)》。我区要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特别是按照深化俄蒙开放的有关要求,既要深入系统地学习畜牧业国际标准以及相关国家的行业标准,主动参与国际畜牧业标准制订,又要翻译出版国家畜牧业标准,制定授权使用等相关管理办法,积极推广我国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探索形成沿线国家认可的畜牧业标准互认程序与工作机制,为畜牧业贸易往来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工作
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标准体系。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制定畜牧业标准建设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实现上述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全覆盖。要处理好政府主导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关系,政府主导制定的畜牧业标准要突出技术法规和公益属性,重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品安全、健康养殖、质量安全、公平贸易、种业安全等标准化;团体标准要侧重于创新和市场需求,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企业标准要侧重于提高竞争力,重点做好产品质量、等级规格、生产加工规范等。
不断健全标准化支撑保障体制。加强对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畜牧、质监、农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推进畜牧业标准化;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尝试将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纳入各级地方政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推进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认证工作,充分发挥草原牛羊肉的品牌效应。培育一批标准化管理的专业人才,强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
加强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在优势产区选择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强、产业发展基础好的重点旗县区,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等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畜牧业标准化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和辐射效应。为此,政府应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提高广大企业和农牧民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