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标新立“意”:成果转化离不开标准制定

    作者: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10-10
    来源: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尤其是无数标准工艺高超的出土文物,无不向世人展示着标准化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广泛应用。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标准化事业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也印刻下标准化人矢志不渝、砥砺奋进的足迹。

    刘杰:全国样本 开创标准化新时代

    中国标准化

    刘杰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现在我认为我仍然是一名基层的标准化工作者。”多年来,他在多个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取得了丰硕的业绩,不变的是他始终用标准化这个工具来解决问题。入行二十余载,他始终保持着一股勤学习、肯钻研、敢创新、求突破、勇担当的闯劲,梦想让广东标准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满腔热忱 扎根基层敬业奉献

    1999年,刘杰大学毕业两年后。也就是这一年,他开始真正接触标准化行业,成为一名基层标准化人员,这一干就是20年。“最开始,是服从学校的分配,去佛山质检所从事陶瓷水泥的化验工作,在长期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新方法比国家标准要求的高且快,这个时候我就在想,怎么把我们的技术变成标准,由此就与标准化建立了联系,并变成了一辈子的事业。”

    从接触陶瓷水泥标准,到自学ISO9001、ISO14001、ISO17025等国际标准,符合国际思维的质量理念和标准化理念逐渐在刘杰心中扎根,他的人生,也逐渐与广东标准化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

    但求无悔 功成不必在我

    从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区域标准化战略,广东省政府率先启动十一五和十二五标准化重点规划,广东引领了当代标准化的时代潮流。二十年来,刘杰作为全程参与者和重要的实践者,在最好的年华间,亲身经历和见证了中国标准化的种种创新、变革和发展。“标准化工作必须与党和国家、省委省政府及地方的重大战略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重大价值。作为普通的知识分子,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小到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大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才能够做出不一样的成绩。”

    谈到他在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刘杰说有两件事令他永生难忘。2003年,刘杰调任顺德区标准与编码所所长,作为一个新的区级标准化机构,在全国没有先例,如何开展工作?“这张白纸该如何画,怎么画,考验人的水平能力。当时,广东要在实施标准化战略方面开辟一条新道路,顺德就是一个起步,这个标准与编码所如何生存下来就是关键。”

    从无到有,见证奇迹。从2003年借款50万元开班、只有8人的队伍,到2008年年业绩额已近1200万元,发展到近60人的高素质标准化团队,其中还引进了一批博士和硕士,发展中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但刘杰做到了。“作为标准化工作者,首先要学会使用标准化这个工具,用严苛的标准化管理,来管理机构和人员,只有用好标准化这个抓手,才能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取得骄人的成绩。”

    全国样本 开创标准化新时代

    “饮头啖汤”是广东地区的俚语,用来形容拥有敢为人先精神,什么事情都争做第一人。而在广东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刘杰及其团队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就尝试了这碗“头啖汤”。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推动区域标准化战略、率先提出建设先进标准体系、率先提出建设标准馆……这一系列率先都与刘杰紧密相连。

    2010年,广东省政府发文明确“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广东省标准馆”。2011年,《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再次提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广东省标准馆”。到底如何建广东省标准馆?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刘杰及其团队。#p#分页标题#e#

    恰逢原广东省局机关办公楼搬迁,房屋空置,刘杰团队觉得“建设标准馆”的重大机遇来了。“硬着头、厚着脸、磨破嘴、跑烂腿,向省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部门主动汇报、近百次登门争取。”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2015年底广东标准馆的场地终于被划拨下来,这为建设国内一流标准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广东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历程,毫无疑问,广东标准馆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典型样本,它开创了标准化的新时代。

    目前,标准化已经深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而刘杰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将一直在路上。

    刘嘉飞:心坚志定 守护消费者生命健康

    中国标准化

    刘嘉飞 广东省食品检验所质量工程师

    初到广东省食检所,就闻到一阵扑鼻酒香,循着香味,往深处探入,无数个玻璃房隔出一个个小实验室。在走廊的尽头,受访者刘嘉飞一身白大褂,眉目间有些腼腆,但讲起酒的知识来竟滔滔不绝。

    与酒结缘:家庭影响是驱动力

    由于家里有个爱喝酒的祖父,刘嘉飞自小就深受酒文化的熏陶。可以说,家庭环境的影响,为他未来的就业选择指明了方向,也让他和酒结下了一生之缘。当理想照进现实,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秉着“踏踏实实求学,勤勤恳恳做事”的态度,从一名普通的品酒人成长为国家二级品酒师,主持和参与多项标准修订,发布文章十余篇,他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蜕变,酒类产品真伪鉴定工作已经成为他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于酒的品质追求,刘嘉飞总有超乎一般人的执着,“百事除尽去,唯余酒与诗”,中国的饮酒文化源远流长,佳肴配美酒更是合家欢的必备项目,品鉴一樽好酒就相当于欣赏一件艺术品,总会让人心情舒畅,可如果不小心喝到劣质假酒则会失望郁闷。对酒文化有强烈守护意识的刘嘉飞表示,希望能将不法商贩的假冒伪劣酒产品扼杀在摇篮里。

    标准先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充足的酒样数据库、先进的设备及优势人才的聚集等诸多因素,促使广东在酒类产品真假鉴定领域达到领先的水平。行业创新,还需标准先行。广东酒类产品的检测鉴定标准在国内也具备唯一性。刘嘉飞说,评估酒类产品真伪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从酒的理化卫生指标观测数据是否符合产地的特征;第二、根据感官辨别其跟产地酒的差距,是属于正常的批次间差异,还是已经远离地域之间的差异。第三、用指纹图谱技术,分析样品与建库用的标准真酒样图谱之间的相似度。

    时代在变,检验检测的技术标准也在变。随着科技不断地进步,酒类产品的真假鉴定手段已由观察产品的外包装及分析理化指标判定真假,发展为指纹图谱、食品组学、非靶向分析等鉴别技术。“检测技术日新月异,然而每一种技术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我们要不断利用新技术开发新的鉴别方法,体系化建立多手段酒类产品真伪鉴别平台,以适应行业变化及市场需求”,刘嘉飞说,“毕竟不法商贩的造假水平也在时刻变化”。目前,广东省已出台了两个酒类产品检测的相关地方标准——干邑白兰地和威士忌的鉴定技术规范,新的检测技术及相关标准也在孵化中。

    挑战传统:行大道,常维新

    然而,标准的制定之路并不总是一番风顺,最常见的就是标准缺失问题。因为真假酒鉴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某种物质或化合物的分析检验,而是一种基于统计的分析方法,所以其标准在申报上有一定难度。“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挑战传统,突破创新,刘嘉飞和其团队一直致力于突破新技术在推广应用上遇到的瓶颈。

    除了酒类产品真伪鉴定,刘嘉飞还负责食品非法添加物质分析检测及分析技术的研发。两年前,由台湾引进的网红饮料“卡哇潮饮”红极一时、销量爆棚,这种喝下去会让人产生兴奋感的饮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经检测发现,这种饮料中非法添加了神经药物-伽马羟基丁酸。然而当时,在食品检验标准里面没有该物质的检验方法,刘嘉飞及其团队人员立即行动,申报制定相关检测标准,精准规范检测流程及定量结果。#p#分页标题#e#

    做探路者的同时,也要做领航者。在对待新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上,刘嘉飞始终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态度要求自己,从未敢懈怠。几个月前,他发表了文章《基于食品组学技术的干邑白兰地真假鉴别研究》,应用前沿的分析技术——组学,和先进的高分辨质谱技术,实践中可以鉴别以低档充高档的高仿式造假(同品牌中低档系列充高档系列),较好地解决了不少商贩以次充好的造假问题,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

    心坚志定:守护消费者生命健康

    “酒类产品并非日常必需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的购买渠道,选择与自身喜好及消费水平相符、且品质有保障的品牌”,刘嘉飞如是说。随着商业模式的发展,尤其购物渠道的多样化,酒类产品竞争日益加剧,而互联网时代拓展了人们获取产品信息的渠道,现今,民众已不再沉迷“贵即好”的选酒模式,越来越多理性的消费者在选购酒类产品时,开始关注产区、酒庄等重要品质信息。

    “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也相当于保证食品安全,从根本上讲,就是保障大家的幸福”,对于刘嘉飞而言,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对于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