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近段时间,磐安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正忙着土地平整。该基地位于新渥街道马讨山区块,占地2407亩,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资金拨付、坟墓搬迁、规划设计等工作。
“我县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开始于2002年。”县中药材技术推广站站长宗侃侃说,从起初的一家一户分头种植,到现在逐渐形成基地化产业化种植,磐安中药材种植实现了由粗放式到标准化的提升。数据显示,2019年我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为2万余亩,与上年度基本持平。其中当家品种浙贝母因去年种籽价格低,种植面积增加了0.5万亩。
2018年以来,我县以“道地精品、高效生态、绿色安全”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在新渥、冷水、仁川等浙贝母主产区建设种植示范基地8000亩,在尖山、窈川等乡镇建立铁皮石斛、覆盆子、白术等标准化基地2000亩。
白术是“磐五味”之一,磐安产的白术被称为“蛙术”,品质高、药效好。位于大盘镇林丰村的磐安药王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里,白术、黄精等中药材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蔡文光介绍,眼前这片白术再过两个月就进入采收期。得益于规模化种植管理,今年白术受台风天气影响较小,8000余株白术种苗产量预计可达1万多公斤。
蔡文光的父亲是一位老药农,有着50多年的白术种植经验。年岁已高的他对白术有着深厚感情,不愿放弃种植,与家人合力建立更大规模的磐安道地白术种植基地。2017年开始,在父亲的影响下,蔡文光陆续流转约800亩山地,扩大种植规模。蔡文光表示,基地化带来的虹吸效应很明显,随着基地化运作模式的不断成熟,周边的白术种植散户已被基地逐渐吸纳,基地规模有望再扩大。
“规模化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完全不用担心销路问题。”磐安济佰川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鲍佳进说。8年前,鲍佳进开始实施规模化种植。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销路的日益稳定,鲍佳进在磐安的种植基地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近些年,我们在重庆建立约8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灵芝、前胡和吴茱萸。”鲍佳进告诉记者,磐安的气候环境十分适宜中药材种植,但限于土地紧缺等因素,公司最后选定在重庆建立种植基地,但药材种源依旧来自磐安。规模化种植究竟带来多少收益?鲍佳进算了笔账,今年1万穴灵芝的成本近200万元,加上人工和土地租金,总投资超过500万元。鲍佳进笑道,这在“小作坊式”种植户看来是完全不敢想的投入,但是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基地化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500万元。
规模化种植让公司发展一路向好。“我们有上好的材料,如果能延长产业链,公司收益会更好。”鲍佳进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中药材种植销售,打算在做深做精上下功夫,让更多道地药材走出磐安。
连日来,高麦尖家庭农场负责人郑品方正忙着把地里套种的西瓜卖给采购商。“浙贝母套种西瓜,收益不错。”2017年,郑品方初尝套种带来的“甜果”。随后两年里,他先后投入上百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将50余亩土地整合成一个基地。新模式带来的利益,村民们有目共睹。现在,新渥永加250余亩土地均采用浙贝母套种西瓜的种植模式,收益大幅提升。
近年来,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我县推广实施了浙贝母—西瓜、浙贝母—甜玉米—秋大豆、浙贝母—生姜等多种间套作模式。仁川镇方山村建立350亩“浙贝母—旱粮”种植示范基地,为药农增加了不少经济收益。宗侃侃表示,规模化、标准化是今后磐安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我县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公司+基地”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极大提高了中药材种植集约化程度。“基地化管理在提高收益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中药材种植管理的科学性及防灾抗灾能力。”指着基地里的一系列仪器,宗侃侃告诉记者,我县已在面上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设施栽培、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下一步,将以万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和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为重点,不断提升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水平,促进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健发展。#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