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美奉行反恐双重标准造成人道主义灾难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9-12-06
    来源: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最严峻和紧迫的安全威胁。近年来,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在全球蔓延,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全球就发生了1127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3000多人死亡。曾经活跃在中东地区的恐怖组织吸引了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约25万名极端分子,随着恐怖组织的覆灭,这些极端分子的存在和跨境流动严重威胁到中东国家、原籍国的安全,也威胁第三国甚至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安全。面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威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团结起来打击恐怖主义既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更是应尽职责。

    联合国以构建各国共同合作打击恐怖主义战略、实现国际反恐为目标,制定了《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60/288)等一系列制止恐怖行为的国际法律文书,为各国开展反恐行动提供了重要国际法基础。《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充分体现了各会员国一致反对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实施任何形式恐怖主义的坚定立场,以及采取行动防止和打击一切形式恐怖主义的坚定信念。在该战略具体内容中,联合国明确指出要围绕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条件,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各国反恐能力和联合国作用,以及在反恐中尊重人权和实行法治这四个支柱领域制定落实措施。

    近年来,国际反恐事业不断取得重要成果,但远未取得最后的胜利,恐怖活动带来的现实威胁也并未得到有效消除,在不少地方甚至出现愈演愈烈的势头。据有关机构统计,2015年至2016年,包括恐怖活动在内的武装暴力事件由18987起增至24202起,增长25%,达到了十年前的数十倍。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单纯依靠武力反恐措施来阻止暴力极端主义的蔓延远远不够,反恐斗争不能局限在基于武力的肉体消灭战术,更需要在现有的“硬”措施基础上,建立预防的“软”手段,采取更为全面的方法,有步骤地消除产生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因素。真正发挥预防性工作的作用,持之以恒消除贫困、失业和缺乏就业机会等形成暴力极端主义的因素,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条件,以及在反恐中尊重人权和实行法治。

    国际反恐斗争之所以难以取得最终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国家在反恐问题上屡屡采取双重标准,将反恐作为服务本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政治手段,以反恐作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廉价借口。这种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行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的认定和打击上,基于一己私利,将是否符合自身利益需求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一边不计后果、不择手段打击某一恐怖势力,另一边却纵容、袒护甚至支持另一些恐怖分子、恐怖组织。二是一边打着“保障人权”“宗教自由”等幌子对他国反恐行动横加指责,甚至动用“长臂管辖”进行无理干涉,全然不顾国际反恐大局,另一边却以反恐为名,为自身大规模监控民众,为在他国制造的滥杀无辜、宗教迫害等人道主义灾难公然开脱,并导致恐怖主义的进一步滋生。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