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 加入收藏
  • |
  • 人才信息
  • |
  • English
  • |
  • 全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 新闻中心
  • 您所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 >
  • 新闻中心
  • >
  • 行业动态
  • 本社概况
    期刊导航
    新闻中心

    浙江台州发布《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地方标准

    作者:中国质量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月13日,为有效应对疫情攻坚时期即将到来的企业复工潮,统一指导浙江省台州市企业开展“快速、便捷、高效”的复工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复工复产安全,台州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标准在社会治理中引领作用,制定发布了《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台州市地方标准,涵盖复工准备、复工申报、复工管理等三大方面。

    下附全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开展复工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台州市内工业制造业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全部解除前开展复工的疫情防控,其他

    组织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6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 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GB 19083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T 21417.1 医用红外体温计 第1部分:耳腔式

    GB/T 26366 二氧化氯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26373 乙醇消毒剂卫生标准

    GB/T 34855 洗手液

    YY 0469 医用外科口罩

    YY/T 0969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3 复工准备

    3.1 组织保障

    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宜分设专业工作小组,专业工作小组包括但不限于:

    a) 员工回流统计组:负责回流返工人数和人员变动的相关工作;

    b) 每日诊断隔离组:负责负责每日员工体温监测和隔离诊断相关工作;

    c) 厂区宿舍消毒组:负责环境保洁和消毒杀菌等相关工作;

    d) 疫情宣传教育组:负责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防护知识及信息的宣传工作;

    e) 防护用品筹备组:负责防护用品的采购、管理和分发工作。

    3.2 制度建设

    3.2.1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复工生产方案,并明确专人负责。

    3.2.2 应围绕复工的疫情防控要求制定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环境消杀:包括消毒的措施、频次、方式、地点、区域、部位等;

    b) 人员管控:包括返岗员工、在岗员工及来访人员的管控、统计、体温测试等;

    c) 物资管理:包括所需防疫物资物品的种类、数量以及采购、管理、使用要求;

    d) 个人行为:包括员工个人卫生行为标准、防护用品使用穿戴方法等;

    e) 应急管理:及时研判、分析、解决企业复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出现疑似发病事件而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实施流程等;

    f) 信息管理:复工期间的相关记录收集、汇总和上报等;

    g) 检查督查:复工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检查的要求、计划安排和不合格处置等。

    3.3 员工排查

    3.3.1 复工前,对全部待返岗复工员工进行排查登记,了解相关情况。

    3.3.2 返岗员工应为非居家观察的人员或已经解除居家观察及隔离的人员,且符合当地政府管控规定。

    3.3.3 重点疫情发生地区员工,不宜返岗,对于未购票的要劝阻,已购票的督促其退票。

    3.3.4 对即将上岗员工做好教育培训,个人防护要点参见附录 A。

    3.4 物资储备

    应设置企业测温点和临时隔离室,配备相应防疫物资。防疫物资至少应包括医用口罩、护目镜、医

    用红外体温计和消毒药剂等,相关要求如下:

    a)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应符合 YY/T 0969 的要求;医用防护口罩应符合 GB 19083 的要求;医

    用外科口罩应符合 YY 0469 的要求;

    b) 护目镜,应符合 GB 14866 的要求;

    c) 医用红外体温计,应符合 GB/T 21417.1 的要求;

    d) 乙醇消毒剂应符合 GB/T 26373 的要求,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符合 GB/T 26366 的要求;#p#分页标题#e#

    e) 洗手液,应符合 GB/T 34855 的要求;

    f) 防护服,应符合 GB 19082 的要求。

    3.5 环境消杀

    3.5.1 应对各区域应进行消毒和杀菌处理,包括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公共区、隔离区等。

    3.5.2 完成后在相关区域明示消杀情况,并填写消毒杀菌记录。

    4 复工申报

    4.1 企业开工时间安排,应结合当地疫情管控程度进行适时调整。

    4.2 疫情持续严重时,宜组建远程办公系统,应安排员工居家待命,并与回流统计组保持联系和沟通。

    4.3 疫情趋向好转,排出拟列入返岗人员,并提供相关证明,向归属地政府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 核同意后复工。

    5 复工管理

    5.1 返岗人员

    5.1.1 对符合要求的市外返岗人员宜安排包车接回。对员工来源地相对分散、没有条件组织包车接回的,鼓励员工自行租车或拼车返回。对通过民航、铁路、客车等公共交通返回的市外人员,按规定做好居家观察。

    5.1.2 加强返岗人员管理和健康监测工作,对返岗人员“一人一表”进行登记,并对新返岗人员到达居住地当天向属地乡镇(街道)报告相关情况。

    5.1.3 返程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配合做好人员隔离及医学观察工作。

    包括:

    a) 来自重点疫情发生地区或去过疫情高发地区;

    b) 接触过其他疫情高发地区归来人员;

    c) 接触过疑似尚未确诊或已确诊病例;

    d) 出现体温异常、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

    5.1.4 厂区实施闭环管理,应设立单一出入口,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测量体温,跟踪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上班下班高峰,宜多设置测温点,做好疏散人群,避免交叉感染。

    5.1.5 进厂人员应按附录 B 的要求正确佩戴口罩。

    5.1.6 安排掌握基本医疗知识的专(兼)职人员,每日在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时对全员测量体温并进行健康询问,凡有发热及咳嗽等症状的,应阻止其进入工作场所。每名员工每天体温测量不少于二次。

    5.2 场所设施

    5.2.1 对食堂、厂区、车间、办公用房、宿舍、电梯、卫生间等公共活动场所(含地面、桌面)每日进行有效消毒一次以上,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应分开,避免混用,尽量使用喷雾消毒。重点区域防控要点可参考附录 C。

    5.2.2 办公室宜关停中央空调,厂区各空间保持通风。确应需要启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5.2.3 企业车辆每日进行有效消毒,保持通风换气。

    5.3 生产运营

    5.3.1 应组织员工在厂内就餐,食堂设置饭菜隔离保护屏障窗口,专人负责打饭菜。实行分餐制,不采取桌餐,就餐相隔 1 米以上,禁止一切聚餐。

    5.3.2 尽量减少集中开会,提倡网上视频会议。

    5.3.3 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面谈,确有需要的按返岗人员要求排查,检测体温正常的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

    5.3.4 物流、快递交接应避免人员间直接接触和近距离接触。

    5.3.5 业务单据传递宜设立交接处和放置文件框。

    5.4 信息记录

    5.4.1 应记录以下的信息内容:

    a) 人员变动情况和员工定期体温测试记录;

    b) 各区域清洁、消毒杀菌记录。

    c) 外来人员到访记录;

    d) 防疫物资盘点记录。

    5.4.2 实行“一日一报告”,将有关情况汇总后报当地政府管理部门。报告内容应包括:企业生产情况,人员变动情况,员工体温测量、消毒杀菌情况等。

    5.5 宣传辅导

    5.5.1 完善企业人文关怀,开展员工心理疏导、辅导,消除恐慌情绪。

    5.5.2 定期开展疫情防护知识的宣传。

    5.6 检查督查

    应落实专人对复工方案及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抽取核实体温测量及消毒杀菌情况。及时对复工和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处置。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p#分页标题#e#

    个人防护要点

    A.1 途中

    A.1.1 应正确佩戴医用口罩。

    A.1.2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全程佩戴口罩。

    A.1.3 途中应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A.2 进厂

    A.2.1 进入厂区前应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上岗,推荐采用附录D的方法及时洗手。

    A.2.2 不建议乘坐电梯。

    A.2.3 若体温超过37.2℃,不应上岗工作,应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A.3 上岗

    A.3.1 应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办公区宜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

    A.3.2 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时应佩戴口罩。

    A.3.3 应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及时洗手。

    A.3.4 口罩丢弃应投入垃圾桶内,不得随意丢弃,不得丢置于办公桌上。

    A.4 会议

    A.4.1 应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

    A.4.2 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

    A.4.3 应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应开窗通风1次。

    A.4.4 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应进行消毒。

    A.5 下班

    A.5.1 应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

    A.5.2 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

    A.5.3 居室应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A.6 采购

    A.6.1 应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

    A.6.2 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A.7 运动

    宜进行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口罩选用与佩戴

    B.1.1 口罩的选择

    应正确选用医用口罩,不推荐使用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污染或潮湿后应立即更换。

    B.1.2 佩戴方法

    B.1.2.1 先将手洗干净,并确定口罩是否选择正确。

    B.1.2.2 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

    B.1.2.3 口罩正面朝外,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在口罩的上方,

    B.1.2.4 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B.1.2.5 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重点区域防控要点

    C.1 办公场所和生产现场

    C.1.1 保持办公场所、生产现场空气流通。保证空调系统或排气扇运转正常,即时清洗空调滤网,即时开窗通风换气;

    C.1.2 缩小岗位人员业务活动范围,尽量使用电讯设备设施和目标看板,进行业务沟通;

    C.1.3 建立各部门、区域业务和工作信息中心,统一调度传递指令和反馈信息;

    C.1.4 物品定置管理按消毒时间及频次划分区域;

    C.1.5 重点对座机、电脑键盘、各类门把手、能源设施启动开关等,人员接触性传播区域做好即时消毒;

    C.1.6 要求人员之间接触警示区距离为1米,岗位间尽可能避免员工面对面操作。对无法避免的相向操作的岗位,要通过防护穿戴、操作标准,以及监督提醒等措施加以控制;

    C.1.7 取消办公区域、生产岗位现场所有生活垃圾暂存容器,统一规定各类垃圾暂存场地,并即时清理。

    C.2 食堂及茶水间

    C.2.1 延长员工就餐时间,保证员工分批分散就餐,保证就餐人员安全距离1米;

    C.2.2 应统一员工就餐方向,避免圆桌和面对面就餐;

    C.2.3 所有餐食饮品独立包装,取消公共区域自助添盛;

    C.2.4 所有餐具统一由专人分发,取消自行领取;

    C.2.5 茶水间、食堂准备消毒设施,对饮水机、咖啡机、电磁炉等公用设施做好随时用,随时消毒;

    C.2.6 有条件企业可考虑对公用福利设施采取影像监控,也可采取使用登记记录的方法,便于紧急情况发生时,采取风险隐患排查;#p#分页标题#e#

    C.2.7 茶水间、食品存放区不允许有垃圾暂存,保持与垃圾隔断。食堂内垃圾必须随时清净。

    C.3 员工更衣室及淋浴室

    C.3.1 员工更衣及淋浴分批分散,避免产生拥挤;

    C.3.2 更衣及淋浴室内不得留存任何个人遗弃物品。在员工更衣或淋浴之后进行消毒和通风;

    C.3.3 要求员工清理更衣箱内多年积沉物品,予以清理,避免出现发酶和腐蚀;

    C.3.4 员工工装需经实施消毒措施后,入箱内保存;

    C.3.5 易腐性物品,如食物不得带入员工更衣室;

    C.4 洗手间及水房

    C.4.1 确保洗手间及水房设施完好,针对正在修缮的设施,以及废弃下水通路排查其是否存在连通,采取措施后加封;

    C.4.2 要准备足够的洗手液及相应的卫生、消毒用品,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C.4.3 保持洗手间的通风,保证冲水设施完好,如厕垃圾及时清理。增加清扫消毒频次。

    C.5 员工休息区

    C.5.1 在疫情防控期内,员工工间休息尽量避免采取集中区域的形式,要求员工各自独立在本工位休息,杜绝随意走动、交流;

    C.5.2 如果条件不允许,可通过分批分散形式休息,减少区域内人员密度。员工间接触至少保持1米距离。避免进行礼节性接触,如握手、递烟、倒水等;

    C.5.3 确保员工休息区等共用的空间通风良好,要求员工不得留有个人物品,并做到即时清扫,定时消毒;

    C.5.4 严禁易腐蚀和易挥发性物品进入员工共同空间。

    C.6 其他员工聚集区

    C.6.1 员工乘坐班车时全程佩戴口罩,班车在使用后宜使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C.6.2 工厂内部便利售货点应采取窗口方式售货,禁止员工入内自主选购。同时,便利购货点内,卫生及消毒措施标准符合相关食品防疫标准;

    C.6.3 自动售货机边应备有消毒制剂,要求员工即时消毒;

    C.6.4 控制吸烟区人群密度。厂内吸烟区须划定周围界限,禁止将易燃性消毒制剂带入吸烟区,预防火情;出入吸烟区要进行消毒。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七步洗手法

    D.1 洗手步骤

    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按以下步骤进行洗手:

    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D.2 注意事项

    D.2.1 搓洗双手至少15秒。

    D.2.2 重点清洗戴戒指、手表和其他装饰品的部位,应先摘下手上的饰物再彻底清洁。

    (供稿:浙江省台州市市场监管局)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1481号

    京ICP备12047668号-1